close

FWD:曾國藩史事點滴

曾國藩祖父積德的故事

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諡文正。中興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擔任過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以捍衛“孔孟聖道”為由組建湘軍與太平軍為敵。以讀書人為骨幹的湘軍迅速成長,使晚清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湘軍將領及其幕僚成為當時中國軍政的主角。位至總督、巡撫者多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員則更多。
各地的優秀人才皆投奔曾國藩,還包括如數學家李善蘭、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徐壽、從耶魯大學留學歸來的近代早期改良主義者容閎等一批進步人才。

 

曾國藩祖上原本世代務農。沒有顯達之人。遷湖南湘鄉的曾孟學一支的六世孫出了曾元吉,即曾國藩的太高祖。
曾元吉致富,積聚了數千金產業,在衡陽、湘鄉等地置有土地、房產,但是同一般家庭一樣,曾元吉將田宅家產平均分給了六個兒子。
僅留衡陽四十畝田留作養老。以後到曾元吉的兒子、孫子皆如平常。直到曾元吉的後人中出了一個叫曾玉屏的。
常常“積德累仁”“救難濟急”。才開始改寫了曾家的命運。

曾玉屏年少時。喜歡遊玩。性情懶惰。大白天還睡大覺。年長的人譏諷他浮薄。將成為敗家子。
後來曾玉屏覺悟改過。三十五歲開始認真務農。家計也漸漸好起來。  
我在《大界墓表》裡面讀到曾國藩的祖父自己說過的一些話。
從中可以知道曾玉屏以“後世雖貧,禮不可墮;子孫雖愚,家祭不可簡”為理由。
為了尊重和祭祀祖先。改變以往沒有祠堂的狀況。主動和宗族的長者商量。發起建立祠堂並每年定時致祭。
曾玉屏認為自己很早就沒有讀書。壯年以為恥。所以喜歡接待讀書之人。
常願有學問的宿儒來自己家走訪。對有品德的正人君子。尊重敬禮。不敢怠慢。
對待鄉鄰族裡“吉則賀,喪則吊,有疾則問,人道之常也,吾必踐焉,必躬焉,財不足以及物,吾以力助焉”。鄰里爭訟的。
曾玉屏常出來主持公道。遇到無禮者則厲辭詰責。有時擺酒席請人吃飯。使相爭的人“一笑散去”。
遇到橋樑道路廢壞無人管的。或是孤寡殘疾無助的人。曾玉屏都會及時出錢出力。
還認為這些事如果要等到富有了以後再去做,“則天下終無可成之事”。
 
這位曾玉屏,號星岡公。是一位有德的長者。正是曾國藩的祖父。也是曾國藩一生最敬服的人之一。
我在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曾國藩給祖父的家書上讀到這麼一段文字“伏念祖父平日積德累仁,救難濟急,孫所知者,已難指數。
如廖品一之孤、上蓮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羅巷、樟樹堂各庵,皆代為籌畫,曲加矜恤。
凡他人所束手無策、計無複之者,得祖父善為調停,旋乾轉坤,無不立即解危,”可見曾國藩的祖父所做的。
不僅僅是對曾姓族人。就是非曾姓的鄉鄰。也多有救濟幫助。而且做了很多善事。所以曾國藩才發出“孫所知者,已難指數”的感慨。
也許是積德累仁的緣故。曾玉屏的兒子曾麟書首先打破了其家幾百年無秀才的局面。
曾麟書首取湘鄉曾氏家族中的第一個秀才後,生活在僻居窮鄉的曾麟書家族子孫中,由此科名大開,產生了曾國藩、曾廣鈞兩個進士,秀才、貢生、舉人更是多達20餘人。
而曾麟書的五個兒子中。顯達揚名者,除曾國藩以外。還有一個曾國荃。

曾國荃,字沅甫,號叔純,他是曾麟書的第四子。因為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軍中人稱其為“九帥”。
曾受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歷任陝西、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光緒十年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
光緒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銜。翌年卒於位,諡“忠襄”。曾玉屏的積善余慶所致。兩位孫子曾國藩和曾國荃皆擔任過兩江總督。

我從初學佛時。師傅就常對我講“因果之事絕不虛妄。可從現實中去找尋。若不信因果。則佛也不須學”。
後來因為常憑讀史以觀察古今。所以深信因果報應之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r7tel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