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d:
食、色,性也。
新陳代謝和自我繁殖是生命的兩個最基本特徵。
食和色,使地球出現銳意進取、不斷進化、強者恒強、多姿多彩的生命。
佔有領地,才有可能取得對食物和配偶的佔有;佔有良好的領地,動物的採食和繁殖就能順利地進行。
對動物而言,「順利」就是好的環境和際遇,主要是豐富的食物和優質的配偶;對人類來說,「順利」、「好際遇」就是常說的「好運氣」。
對命運的理解與解釋有多種多樣。在這裏,命,是指生命的本身,可以是一個個體,也可以是一個族群。
它們的生長、繁殖、行為甚至際遇都有其自身的必然規律,受其遺傳物質所控制。
運,是生命運動的際遇,是指由生命的內部和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在其生存環境的際遇,它可以對生命本身固有的運動規律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動物己懂得佔有和保衛具有所需資源的領地,懂得選擇良好的領地棲息,懂得改良自己的生活空間。
燕子喜歡在向陽的屋簷下築巢,它們將涎液、粘土、禾草,粘在屋簷下做成巢。
黃昏,鳥倦歸巢,群鳥和唱,其樂也融融。
有志之斑鳩,不食人間煙火,築巢於樹頂枝頭,俯瞰大地。
風雨中,鳥巢緊纏枝杈,隨風搖曳。
田鼠打洞總有其規範和標準。它們的家多安進田基裏,依次設有大門口、活動室、糧食貯藏室、臥室和後門。
大門口與田面平齊,方便進出;活動室方便田鼠在洞裏活動和轉身;糧食貯藏室靠近臥室,方便取食;臥室以乾草作窩,鬆軟舒適;緊挨臥室的是隱蔽的小後門,與進出頻繁、活動痕跡明顯的大門口有所不同,後門較小而隱蔽,沒有留下田鼠任何活動痕跡,只作備用,方便緊急情況下逃跑。
從大門口至後門逐步升高,確保貯藏室和臥室的乾燥。大的田鼠洞,有多個貯藏室、臥室和後門,甚至有多層結構,那可是田鼠的豪宅和宮殿。
大倉鼠和黑線倉鼠除了設有大倉庫外,還挖有廁所,或稱糞洞。
今天,我們居住的現代化房屋,也只不過是老鼠洞的放大和變形!
蜜蜂巢房,結構科學合理,常令人類歎為觀止,六棱形的巢房結構是最節省材料和最大利用空間的形式。
人類要建造這樣整齊規劃的巢房構造,就必須使用三角板和懸錘才能完成。
蜜蜂選址的科學性、民主性和組織工作的嚴密性更超出我們的想像。良禽擇木而棲,鳥類如此,蜜蜂也如此。
當蜜蜂的家庭成員太多時,它們會主動分成兩群。
老蜂后把舊巢和一半工蜂留給新蜂后,自己帶著另一半工蜂離巢尋找新的築巢點。
新巢除了便於採食,還要離舊巢足夠遠,以免兩蜂群出現採食的競爭。工蜂簇擁著行動不便的肥大蜂后在遷移途中的樹上臨時棲身,偵察的工蜂到處尋找可搭建蜂巢的地點。
懸崖和樹上半立方米左右大小的洞穴常常是它們最理想的選擇。
找到適合的洞穴後,負責偵察的工蜂會以特殊的舞蹈飛回蜂群,傳達新址的資訊,其他工蜂根據得到的資訊飛到新的築巢點,如果滿意,就以同樣的舞蹈飛回。
如此重複,最後整個蜂群遷到新址。
與蜜蜂結構精美的巢房相比,螞蟻的巢房則是另一番景象。
低等的螞蟻在亂石之下、牆縫之中草草收拾,即能安身生存。
而熱帶地區的蟻巢,可高達數米,猶如一座小山,內部洞穴四通八達。
高級而大型的螞蟻家族,其洞穴結構相當複雜,就像人類的城市一樣。其中有多處洞口供螞蟻進出,洞內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房室,有產卵室、孵化室、幼蟲哺育室、化蛹後的繭存放室和各種食物貯藏室。所有洞室均由走廊和通道相連接。
螞蟻有明確的社會分工:雄蟻和蟻后負責繁殖,各種工蟻負責日常工作,包括外出覓食、給蟻后餵食、將蟻后產下的卵運到孵化室、翻動和清潔蟻卵,運走幼蟲排泄物。
在不同季節,工蟻還能根據溫度的變化,隨時把卵、幼蟲和蛹搬到溫度最適合之處。
有些蟻類還會在洞中種植蘑菇、餵養兵蟻、築巢挖洞、改善生活條件,滿足日益擴大的需求。
絕大部分螞蟻種類按年齡來分工,年輕的負責巢內飼育、清潔工作,年長的負責巢外覓食、防衛和築巢。
個別種類的工蟻屬永久性多型現象,根據個頭大小從事不同的工種。
如果把螞蟻社會放大成人類社會,與大型螞蟻巢相比,我們人類的現代化大都市只不過是一個小村莊而己!
大量實驗表明,動物選擇棲息地的行為是源自先天的遺傳,後天的學習對其技能有一定影響。
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亦如此。
在文字出現之前(約3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對生活位址的選擇,對房屋、材莊和城池的建設已達到很高的水準,其思想、準則甚至規模與今天已很接近。
動物只有佔有良好的領地,才能吃得好、活得好,才能有優質的配偶供選擇。
人類同樣如此,良好的領地,更為人類獲得良好的命運和人生際遇創造了外部條件。
人類優於動物,源于人類具有智慧。
人類的智慧使人類的本能行為有所昇華,風水理論正是人類這種本能的昇華之一。
風水學說有一定道理,是因為它既是人類本能的昇華,又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其思想,尤其是支撐其理論的思想己深深地影響了我們。傳統的風水理論出現在東漢以後,當時盛行的天人感應的思想對其影響深遠,陰陽五行理論自始至終貫穿其中。
受歷史所局限,風水學說存在著大量的迷信和愚昧成分,傳統的風水理論與現代科學相距甚遠。
今天,對風水的研究已開始有超出文化範疇的研究,自然科學工作者對風水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築領域。
其中有對傳統建築成果和理論的繼承,有個別的建築學家更就其專業的角度和範圍,以科學的眼光對傳統風水思想作出科學的解釋。
文明,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和進步;文化,卻是對文明的不斷傳承和積累。
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傳統的文化都免不了愚昧與迷信的因素,但只要其文化不影響科學的發展、社會文明的進步,就會得到保留和發展。
現代科學與文明比我們發達而文化積累比我們時間短的國家和地區,同樣存在發達的文明與迷信的宗教信仰共存的現象。
我們的道德標準、法律規範、思維和行為習慣都是從傳統文化中延伸而來,甚至我們的文字、語言都是從占卜、祭祀而來,它們都深深地刻上了迷信的烙印,迷信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現代科學的是非標準、思想方法和實驗手段,已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內容,對傳統文化和古代文明的研究亦應立足於此。只有如此,對風水的研究才不會走入迷信的歧途。
食,是食物的取得,生命的個體因此才能繼續生存;色,是有性繁殖,只有通過有性繁殖,才能完成生命的世代交替,生命中優良的基因才能一代又一代傳遞下去。
留言列表